孩子的語言發育最開始就體現在說話的快慢上,在孩子的語言發育黃金期,給孩子一個好的語言環境,不能阻礙孩子說話,下面帶來孩子語言發育黃金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孩子語言發育的黃金時間“貴人語遲”,真的是這樣嗎?孩子1到2歲是語言發育黃金期,孩子錯過很難再彌補,“貴人語遲”這樣的說法別可輕易相信,那只是在安慰你。
什么樣的孩子說話早?又是什么阻礙了孩子學說話?
想要讓孩子學說話,首先要有豐富的語言環境。語言學里有這么個說法,想要輸出語言,就要先輸入語言,建立自己的語料庫。如果把孩子的大腦比作是一個水池,把孩子會說話比作是從水池里舀水,首先得保證水池里有水。也就是說,想讓孩子多說話,首先得保證孩子聽到的話得多。
這樣就不難理解,什么樣的孩子說話早了。自然是常聽別人說話的孩子說話早。孩子通過聽別人的談話,在大腦中儲存了一系列詞匯,又知道了這些詞的意思,這才能用嘴巴說出來。
因此,那些說話晚的孩子,其實是因為身邊的人不愛說話,影響了他的語言學習能力。鄰居家那個小男孩,因為一直是爺爺奶奶帶,而兩個老人都是沉默寡言之人,孩子自然也就學不到什么東西,因此開口就晚。
如何抓住語言黃金期,讓孩子早說話多說話?
首先家長嘴巴要勤快。在跟孩子換紙尿褲、陪玩玩具時,將拿到手的玩具、物品都用嘴巴說出來?!皨寢尳o孩子換紙尿褲了”“孩子,給你積木”,家長只有這樣不停地說,孩子聽得多了,自然慢慢就會開口。
除了平時多跟孩子對話外,養成睡前讀繪本的習慣,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,正好可以補充生活中不常用的書面詞匯。記得我家樂樂一歲多說出“天氣暖融融的”,我們不知道有多驚訝,因為那正是繪本里的句子。
其次家長在滿足孩子需求上要懶。很多媽媽在照顧孩子時跟孩子心意相通,孩子一個動作她就知道孩子要什么,立刻就給拿來了。要我說,這樣不行。家長在滿足孩子需求上越勤,孩子就沒有開口的必要了,自然就懶得說話。
記得樂樂一歲多時,我就犯了這個錯誤。后來意識到以后我就故意“裝傻”,當他“嗯嗯嗯”地指著蘋果時,我故意裝作聽不明白。他只好說“蘋果”,這樣就慢慢被迫張口說話了。
以上就是孩子語言發育黃金期,孩子語言發育的黃金時間,請大家繼續關注。